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日讯(记者 苏琳)12月1日,由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与蓝迪国际智库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与民营矿业国际产能合作暨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论坛旨在通过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汇聚政府、企业、大学和智库机构、商协会、驻华使馆以及国际组织的高端人士,围绕民营企业国际产能合作进行政策解读、经验分享、模式探讨、金融服务机制构建。积极探索民营企业矿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务实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更好地向纵深发展。
12月1日,“‘一带一路’与民营矿业国际产能合作暨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论坛以商会与智库联手合作服务“一带一路”为平台,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为基调,探讨矿业全产业链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和对接当地国家需求,创新企业合作模式,推动中国优势产能向“一带一路”国家落地转移。国务院参事陈全生、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国土资源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车长波、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国开证券原董事长黎维彬、国家发改委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分会会长张振明、弘海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龙龙分别作主旨演讲,就国际产能合作、新能源科技与经济(产能)结构优化转型、走出去全产业链矿业投资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燕国表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赋予民营企业的两大重点合作领域和新机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组委会秘书长、UIBE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产能合作课题组首席教授冯红成主持圆桌对话,北京华康云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康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康彬,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志鹏,香港德荣国际董事长乔智慧,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长、中国新材料研究协会副会长童彬原围绕民营矿企产业链协同与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探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当前,国际矿业全产业链日益深化,新的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以材料应用创新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力正在推动和引领矿业圈沿着 ‘一带一路’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大势向纵深发展。其中,民营企业也借势打造全方位国际合作新格局,参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以期提升其在国内和国际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此,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赋予民营企业的两大重点合作领域和新机遇。同时,大力倡导发挥国际合作商协会作用,在矿业全产业链国际产能合作中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趋利避害,防范风险。”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燕国表示, 十九大提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论坛融于矿业全产业链大会,重点讨论“一带一路”与民营矿业国际产能合作,使这次论坛与历届论坛在专业角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和不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有核心会员500家,根据全国工商联要求面向和服务各级工商联直属企业420万。“2018年,我会将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当中积极探索服务民营企业新模式、打造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平台、创新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新路径,也使商会成为服务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新引擎。”王燕国表示,2018年,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将继续围绕“一带一路”全面创新升级完善服务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各项工作、各大活动和各个机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参加这次论坛的有国务院、中央党校、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以及全国工商联相关领导;经济学家、专家学者;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国企高层,民企领袖;各国投资促进机构,地方(州)政府,商协会组织,跨国公司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相关产业地方政府代表、驻华使领馆大使以及会员企业等200余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一带一路”与民营矿业国际产能合作暨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