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射线不断轰击地球,一项最新研究则认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粒子流可能在决定其它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其被发现100多年之后,宇宙射线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这种高能粒子流几乎以光速在宇宙空间中传播,其中一些粒子携带的能量比地球上最强大加速器达成的粒子能量还要高1亿倍。宇宙射线是核子流,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质子,也就是氢核。
当宇宙射线轰击地球大气层,它们会产生一系列的次级粒子流,其中包括μ子,这是一种与电子相似但质量要大得多的亚原子粒子。这其中的部分粒子流会抵达地面,对地面上和海洋中的生命产生危害。事实上μ子甚至可以穿透数十米后的地表岩土层。

科学家们对宇宙射线可能对遥远的系外行星宜居性造成的影响开展研究。在过去20年间,科学家们使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设备发现了上百颗系外行星,这唤起了人们的希望,人们认为在那些系外行星中或许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外星生命。研究人员的兴趣尤其集中在那些位于所谓“宜居带”区域内的系外行星,在这些区域,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适当,从而允许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其地表。在地球上,液态水孕育了丰富的生命形式。
研究人员认为,一颗行星遭受的辐射水平将影响其宜居性。尽管一颗行星经受的外部辐射通量中,来自它的“太阳”的通量要远高于来自星系的宇宙射线,但后者的粒子能量要远远高于太阳辐射中的光子和质子流能量,从而使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作者迪米特里·艾特利(Dimitra Atri)是一名来自“蓝色大理石空间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这是一家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组成的非盈利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对可能影响行星接受到辐射剂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关注,包括其磁场的强度,以及大气层的厚度。
艾特利表示:“当我在对火星和地球开展研究时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两颗行星是近邻,但地球上拥有繁盛的生物圈,火星却是一片荒芜。这是为什么?”他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相比地球,火星的环境辐射通量很高。这是因为火星的大气层相比地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地球的标准来看,它非常非常稀薄。另外火星也没有全球性的磁场,因此它便相应的缺乏地球那样面对宇宙射线的保护层。因此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差异导致了两颗原本相似的行星完全迥异的命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宇宙射线毁灭外星生命 地球磁场保护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