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以孝治国的,竟然是个孝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原标题:反对以孝治国的,竟然是个孝子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198】

  一

  天朝政治,向来注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

  新朝甫立,新皇登基,新核心确立,都要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并以之教育干部百姓。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必须深入学习、入脑入心,贯彻到底、活学活用。新婚之夜不能忘记,吃饭嘘嘘也需牢记。

  新生的大隋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三月间,刚登基的隋文帝杨坚亟需一套政治理论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方针。大臣苏威建议隋文帝从《孝经》中寻找智慧源泉,“臣先人每戒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何用多为!’”

  杨坚对此深表赞同,“上亦然之”,遂正式提出“以孝治国”的政治理论。不久就写进党章,确立为大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为时代必然、历史所需、民心所向。

  就在大隋全国人民热烈的掀起学习贯彻“以孝治国”思想新高潮时,有人偏偏不识时务、不知死活的跳出来反对。

  二

  杨坚定睛一看,怎么会是他,怎么能是他!谁都可以反对“以孝治国”的指导思想,他却偏偏没有理由去反对,相反应该是大力支持。

  这就是李德林,杨坚的智囊。当年在杨坚篡党夺权的关键时刻,李德林有居中定策之功,杨坚靠他筹划布置才顺利改周为隋。

  “以孝治国”的指导思想确立后,李德林应该是最大受益者,这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李德林还是个翩翩少年的时候,就是个名满天下的大孝子。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李德林亲驾灵车,归葬故里。当时正是隆冬天气,李德林“单衰跣足”,只穿着单薄的孝服,赤着光脚,千里跋涉回到家乡,“州里人物由是敬慕之”,得到父老乡亲一直赞誉。

  父亲去世后,母亲多病,为照顾母亲,李德林“无复宦情”,主动放弃入朝做官的光明大道。直到母亲病情有所好转,“母病稍愈”,才“逼令仕进”,被迫走上仕途。

  几年后,母亲撒手人寰,李德林辞官丁忧守孝,“勺饮不入口五日”,连续五天不吃不喝。急火攻心,不进饮食,导致“因发热病,遍体生疮”,就这还“哀泣不绝”。

  好友陆骞、宋士素,名医张子彦等人为他煎汤熬药,李德林是一口也不喝,“遍体洪肿”,几乎丧命。

  三

  李德林是名副其实的孝子,最能体会到什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亲情,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在李德林看来,孝是人的本性,“孝由天性,何须设教”,根本不需要人为去灌输说教。

  李德林反对的不是家族伦理的“孝道”,而是政治伦理的“忠孝”。作为家族伦理的“孝道”,是通过“仁爱”实现的,即父慈子孝。

  但“孝道”一旦转换为政治伦理的“忠孝”,移孝作忠后,就成了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的片面义务,所谓“绝对忠诚”是也。

  其要害就在“绝对”二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上级虐你千百遍,你仍要以一颗初心待领导如初恋!

  从“孝道”转变为“忠孝”的,人性的成分在逐渐泯灭,人性亲情完全扭曲为逢迎政治的奴婢。杨坚提倡干部百姓学习的《孝经》,中心内容都是在灌输忠君思想,目的就在于培养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绝对君权,树立自己的绝对核心地位。

  在“以孝治国”指导思想的确立过程中,李德林敏锐的察觉到了隋文帝杨坚的专制主义倾向。只是,察觉出来又如何,提出反对意见又如何,扯袖子、咬耳朵是没用的,抗议无效,从此李德林也被杨坚弃之不用。

  伴随着“以孝治国”的全面推开,专制集权成为隋朝政治生活的新常态。二世而亡的种子,已经悄然间由隋文帝亲手种下,隋炀帝杨广只是摘吃结出的苦果而已。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责任编辑:

投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反对以孝治国的,竟然是个孝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