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30年大学老师,我劝孩子尽早学成语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我有个朋友在国外的孔子学院教汉语,她曾说,成语是压垮外国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实在太博大精深了。

  但是近几年我发现,当中国孩子说“666”的时候,身边的外国朋友已经能够说出“出类拔萃”了。

  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但我们自己的孩子,却对它越来越陌生。很多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我X,什么鬼”,语言中早已经失去了中文传统的韵味与广博,实在令人惋惜。

  再者,等到升学考试时,又赶鸭子上架地背书,一摞摞成语大全成了应试的工具,又有多少孩子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美妙呢?

  我叫张曼娟,是一个从小沉迷于传统文化的60后。在没有手机的童年里,成语、唐诗是我最忠实的小伙伴。

  1988年,我在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至今,我当了30余年的大学老师,先后在东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执教过。

  虽然在大学里做研究,但这么多年来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轻松掌握这些文化精髓?

  2005年,我在台湾做了一件事,利用暑假期间开办私塾,叫“张曼娟小学堂”,给孩子们上传统文化和写作课程。

  十几年来,成千上万的孩子来过我的学堂,他们在这里爱上国学,并且在生活中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活学活用,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学传统文化,不能靠死记硬背

  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孩子的写作能力缺乏,表达力欠佳。我认为这些都与素养和内涵有关,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养分。

  但是让孩子学传统文化需要方法,不能靠死记硬背。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从小背《三字经》和《弟子规》,但是大部分时候孩子都读不懂,背起来也很困难。

  家长说,不懂没关系,先背着,长大就懂了。我觉得这是很多家长一开始就错误的教育方式。

  在“张曼娟小学堂”里,我会尝试另一种方法:用贴近孩子生活的方式,让他们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

  比如课堂上我问小朋友:“如果班上有一个同学常常被人欺负,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如果觉得这样不对,会怎么样处理?”

  因为这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系,孩子们都很热烈地参与讨论,他们会谈自己怎么样处理这个问题。

  接着,我会根据大家的答案,教他们成语“袖手旁观”和“挺身而出”。

  将成语和当时的情境融合起来,孩子们觉得有意思,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并且还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当时的第一届学生,学完课之后恋恋不舍,问我说:“老师什么时候要为我们这些小孩子写书呢?”

  我一直记得她的这个愿望,后来策划并创作一个又一个“学堂”系列。我和几位优秀的创作者一起,反复地开会讨论着,编写出“真正适合孩子读的国学读物”。

  今天,我想跟孩子和家长们推荐的,是我们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之一——《张曼娟成语学堂》系列丛书。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视频,看看我对十点读者们说的话哦~

  首先,想跟大家聊聊创作这套书的初衷。

  当了30年中文老师,我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最有效率、而且最有成就感的古典文学经典的学习,莫过于“成语”。

  它虽然短,却浓缩汇聚了传统文化的很多精髓:

  有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典故,例如“四面楚歌”;也会告诉我们一些对人和事的观察,像是“识途老马”;还有许多品格修养和思想,比如“虚怀若谷”。

  孩子们学会了成语,不仅对学习有帮助,对他们的品格、思想也是有益的。

  但是我在跟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普遍对成语的无感,只是机械式地运用,还常常张冠李戴,闹出许多笑话来。

  很多家长也会从小给孩子看“成语大全”,但是这一类的书,讲的“成语故事”大多都不太好懂。比如讲“买椟还珠”,它的成语故事是这样的: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看完这些解释,孩子们还是不明白。哪怕有了白话文的翻译,故事的场景跟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有差距,孩子们很难体会和应用。

  于是,我希望用另外一种思路,不讲“成语故事”,而是讲“故事成语”。

  我们用孩子们熟悉的现代场景,把这些成语故事融合到里面,让孩子轻松能够领会。

  还是以“买椟还珠”为例,我们是这么讲的:

  阿铁的爷爷开了一家茶行,茶行里的茶叶罐都设计得特别漂亮,古朴精致,很有创意。一位颜控的女孩子看了,激动地说:“你看你看,好美啊,我要买。”

  爷爷让女孩子尝尝,她说:“不用尝了,这十罐我全买了。”她朋友傻眼了:“你这不是买椟还珠嘛?”

  这样子一来,成语不再是生硬的知识,而是变得生动灵活起来,孩子看完很容易就记住,并且也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全套共4册

  ↓↓↓

  接下来,我想说说这套书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

  在我的学堂上,无论是学成语还是学诗词,我认为最重要的,都是提升孩子的“语文力”。

  什么是语文力呢?

  我常常听见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考数学,演算题全对,但是一到应用题就完蛋了,他根本看不懂题目呀。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这都与“语文力”相关。“语文力”,不仅是阅读力,还有理解力与表达力,它不仅能提升语文水平,还是提升一切学科的基础。

  另外,我想说的是,看懂考题、考试拿高分,这些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未来长长的人生,假若没有足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他们将如何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担忧与期望,才是我们十年来投入许多心血与时间,为孩子创作的初衷。

  在这套《张曼娟成语学堂》里,我也会关注在孩子“语文力”的提升上,不仅让孩子学成语,更是通过情境化的故事,让孩子学会理解、表达、以及经营人际关系。

  希望这套书能够照亮孩子人生的一段路,让他们认识宝贵的文学经典,同时获得受益一生的“语文力”。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再来具体跟大家说说这套书的内容。

  前面我们有提到,这四本书不是讲传统的成语故事,而是讲跟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

  和小朋友的打打闹闹

  每天写不完的作业

  短暂又难忘的假期

  督促我们成长的爸妈

  ……

  简单说来,《张曼娟成语学堂》是为孩子们打造的关于童年、关于成长、关于知识的一套书。

  同时,在这些故事中融入了每个成语典故的由来,并让孩子学会在正确的场合去运用,这样他们就不会错用成语,而且能更进一步体会这些成语是多么简约和精致。

  这套书一共有四本,每一本对应一个主题。

  《寻兽记》一个奇幻故事:兄妹三个由于父母整天吵个不停,决定一起许愿,希望爸爸妈妈消失。没想到父母真的离奇消失了,这时他们发现生活变得很艰难。

  他们学会了省钱,学会了有节制、有计划地生活,好撑到爸妈回来的那一天。

  在这里,孩子边读故事,将一边学到“弄巧成拙”、“量入为出”等成语。

  《我是光芒》是一群小学生的故事,这里有他们小小的烦忧与欢喜、有同学之间的歧视和互相排挤,更有深刻浓厚的友情。

  班里的一个小男孩有一条叫做“玩具”的狗,可是有天,这条狗却发生了意外,被车撞了,他很难过。

  班上的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就去向老师求助,老师就说出了“节哀顺变”这个成语,让大家安慰小男孩,接受已经发生的、不能改变的事实。

  《野蛮游戏》以唐僧师徒四人为主角,讲述他们经历的各种神奇的事,以及曲折又激动人心的冒险之旅……

  《爷爷泡的茶》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阿铁的男孩,他由茶山的爷爷一手带大,度过欢乐的童年……

  书中的故事很有趣,插图也很精美,我的学生们都很喜欢。

  每一篇故事中,孩子们能学习到的成语多达30个!而每一篇文末,都有成语的出处,以及近义词与反义词,这些加起来,每本书大约有100个!这些四本书加起来一共能学400个成语。

  而这些成语在现代故事中的实际运用,用两个词来形容就够了:有趣!有用!

  故事情节动人,孩子不仅学成语,还能学会如何与父母、兄弟姐妹相处,学会在学校或团体中如何自处,他们怎么去面对至亲或是宠物的死亡?

  最终,学会爱与善良,学会友爱与互助,这对孩子是受益终身的。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孟浩然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而我要说:“成语千千万,故事知多少。”

  希望你的孩子能够从这些成语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收获受益终身的知识与品德。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 带孩子轻松掌握成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当了30年大学老师,我劝孩子尽早学成语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