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产值规模预计接近400亿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一(手机广告位)

  2018年12月,“清茶一杯 共谋发展”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企业茶叙会在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

  2018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按照产业功能区建设思路,围绕“四个转型”,构建“4链1社区1体系”生物产业生态圈,全区生物产业结构趋优,量质齐升。在日前举行的“清茶一杯 共谋发展”第二期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企业茶叙会上,记者了解到,2018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产值规模预计将近400亿元,生物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上逐年提高,已上升至第6位。

  产业影响力逐步提升

  药物一致性评价

  全省占比超50%

  “在产业贡献能力上,2018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进一步提升,预计工业产值将达209亿元,增长20.5%。”茶叙会上,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以龙头项目引进为引领,全面引进了赛诺菲、诺峰药业及纳米维景等项目,实现了跨国制药企业在成都直接投资的零突破;引进了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设立生命科学产业园;引进国药集团血液制品总部,并将亚洲最大血液制品生产基地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影响力逐步提升。

  “在生物产业领域,产业创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全年全区重点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6亿元,同比增长54%;同时我们着力重磅品种培育,今年新增临床试验批件20个,较2017年增长150%;取得药品生产批件品种8个。”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药物一致性评价这一项,去年成都高新区就有5个品种、8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全省占比超过50%。

  “我们也在积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加快培育健康新经济和医美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去年重点瞄准“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等行业,着力培育医云科技等新经济优质企业,目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该负责人还介绍,医美产业是成都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新的增长极,去年成都高新区引进了国际医美产业领导者美国艾尔建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中国创新中心。“目前区内已聚集医美机构112家,其中医美美容整形机构90家,较去年增长130%。”该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力争到2025年医美全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2030年医美全产业营业收入超600亿元,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产业集聚区。

  政策支持更精准更务实

  围绕6大链

  初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生态圈的打造,既需要引入优质企业作为种子,也需要为其提供可茁壮成长的沃土。去年,成都高新区发布全市首个围绕生态圈(功能区)设立的专项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从做强做优产业链、激活完善创新链、强化供应链、创新金融链等6个方面,重点围绕产业生态圈打造给予区内企业支持。

  该负责人介绍,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成都高新区去年全年共引进项目46个,投资规模超400亿元。在激活创新链上,已初步形成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体系。在金融链构建上,与太平洋保险合作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保险额度;与广发证券合作,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在强化供应链上,通过与葛兰素史克、艾尔建等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合作,推动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在企业申报方面,2018年两批次政策企业项目申报共收到70余家企业、150个项目的补贴申请,最终115个项目获政策支持,兑现资金近1亿元。

  政策推动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促进品种培育多点开花,使得品种国际化取得多点突破。“政策80%支持在品种培育方面,包括亿元品种、重磅品种、一致性评价品种培育等。”该负责人说,政策加大了对国际化重磅品种的支持,全面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风险,“通过政策推动了16个临床品种购买险和药责险,已覆盖区内30%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品种。”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力争政策支持更精准、政策支持更务实、更具带动性,通过定期开展政策绩效评估,依托专家联合会,组织专家、企业家共同评估,实现政策执行效果最大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产值规模预计接近400亿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二(手机广告位)
赞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三(手机广告位)

相关推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四(手机广告位)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广告位五(手机广告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