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拳释放积极信号 近年来降息降准后A股多数上涨
27日,央行定向降准和降息,专家指出此时央行出拳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对市场释放积极信号,降准后释放的资金或不能马上涌入股市。
央行出双拳稳增长调结构投放积极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这是今年继2月4日、4月19日以来的第三次降准。
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继今年3月1日和5月11日以来的第三次降息。
央行表示,这次政策推出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曾刚接受中新网证券频道专访时表示,这次调整和以往不同,以往通常是降准和降息分开,这次是一起进行,同时进行超出市场预期,“通过这种方式,除了直接能够产生的减低社会融资成本、稳定实体经济等影响之外,也在投放积极信号,具有预期引导方面的想法或功能。”
消息一出,朋友圈迅速被刷屏,大部分网友对周一股市充满信心。
近十多年来降息降准后沪指涨多跌少 专家对后市看法不一
截止6月26日收盘,沪指跌至4192.87点,较之前近5200点最高点回落约20%,投资者信心跌落,此次央行的动作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中新网证券频道盘点了近13年来共25次降息后A股的表现,从2002年2月21日截止到今年5月11日,25次降息,沪指14次上涨;降准方面,从2007年1月5日截止到今年的4月19日,近8年来,央行实施了36次降准,降准后沪指涨了19次,降息降准后A股均是涨多跌少。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中新网证券频道表示,上周股市相对处于暴跌的状况,大家对下周一期待特别大,央行在周末推出定向降准和降息的政策,给市场上带来了很大的刺激性,“我们的市场偏听性特别强,大家可能没有搞懂定向降准与股市的关系,大家认为对股市是利好,但其实降准是针对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定向降准之后,资金不是马上就跑到资本市场上去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在上周出现放量下跌,政策出台将利好股市,同时也期待“一行三会”等政府监管部门后续的其他市场及经济政策出台。
央行降息降准超预期 基金集结13只业绩倍增地产股抢反弹
央行降息降准超预期
基金集结13只业绩倍增地产股抢反弹
华商基金刘宏执掌的3只基金联合重仓宜华健康(原名宜华地产),年内回报率均超110%,业绩排名居前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国泰基金、大成基金、汇丰晋信基金等数十家基金公司纷纷向记者亮出观点,普遍认为此次央行降息降准时点力度超预期,稳定资本市场的动机明显。
“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冲刺仅剩下2天时间,不排除有基金经理迅速调仓换股抢反弹,率先受益降准降息的板块成抢筹第一目标。”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之后的市场有望逐渐回归理性,可能出现风格转换,降息降准更利于蓝筹行业如地产等,以及业绩超预期股。
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机构一致预测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的房地产股共有29只,其中基金在一季度重仓持有13只。“这些股票成为各路机构资金的香饽饽,极有可能在后市获得更多的机构筹码,尤其是基金重仓的13只房地产股若率先反弹,将直接助跑重仓基金业绩。”上述基金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基金重仓13只业绩倍增地产股
据最新统计,截至上周末,机构对87只占比60.42%的房地产股2015年业绩作出预测,其中机构一致预测全年业绩报喜的房地产股有82只,且有29只将实现净利润倍增。基金一季报重仓股数据发现,29只全年业绩将实现倍增的房地产股中有13只被基金逮中。
机构一致预测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房地产股是同达创业,预测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高达4706.49%。记者注意到,早在4月27日同达创业就发布中报业绩扭亏公告。值得注意的是,该股一季度是广发内需增长基金(现任基金经理王小松)的独门重仓股。
机构预测今年业绩增幅超过10倍的房地产股还有世荣兆业,该股全年净利润增幅将达1224.62%。不过,该股早在4月25日就发布中报预减公告,上半年可实现净利润约为1800万元至2300万元,同比下降41.68%至54.36%。基金一季报显示,该股是大成精选增值基金(现任基金经理魏庆国)的独门重仓股。
“基金对业绩倍增房地产股的挖掘力度明显不够,后市或有更多机构资金涌入这些高成长房地产股。”上述基金分析师继续表示。
进一步统计发现,截至上周末,144只房地产股仅有32只发布中报业绩预告,预增股有2只(天业股份、金融街),均非基金重仓股;中报预告略增的地产股有4只,且有3只获得机构业绩增长的一致预测,其中包括格力地产、大港股份2只基金重仓股;中报业绩预告扭亏的地产股有4只,仅有同达创业1只股票获得机构业绩大增的预测;中报预告续盈的地产股有1只(滨江集团),且非基金重仓股。
华商系8只基金迷恋宜华健康
统计显示,13只业绩倍增的房地产股,涉及重仓基金42只,包括1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1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宜华健康(原名宜华地产)得到9只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合计为11.12亿元,为13只房地产股中基金重仓力度最大股。
华商基金旗下的华商盛世成长(现任基金经理刘宏、高兵),一季度末持有宜华健康1190.01万股,持股市值达4.98亿元,为单只基金持有业绩倍增房地产股市值最大的基金。记者注意到,华商基金旗下共有8只基金重仓宜华健康,合计持股2645.26万股,持股市值合计11.07亿元。除了华商盛世成长外,持该股市值较大的主动偏股基金还有刘宏独自执掌的华商价值精选、华商创新成长,持股市值分别达3.2亿元、1.90亿元;此外,华商优势行业(现任基金经理吴鹏飞、田明圣)、华商产业升级(现任基金经理佘中强)等也重仓该股。
其实,宜华健康原名宜华地产,在今年一季度刚刚更名,去年7月份,宜华地产全资收购广东众安康后勤集团,去年底该公司参股深圳友德医科技公司,同时砍掉了风险较高的地产子公司。去年7月4日,宜华地产重组复牌后,股价一路狂奔,截至今年4月14日停牌前,股价大涨近6倍。在一季度,华商基金旗下的4只基金减持该股,同时有2只基金新进、2只基金增持,但8只基金你增我减后整体持仓量未发生变化。不过,宜华健康由于重大资产重组一直处于停牌状态,若在6月份的最后2个交易日复牌,或对重仓基金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发现,刘宏执掌的华商盛世成长、华商价值精选、华商创新成长,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111.78%、118.49%、112.56%,在600余只主动偏股基金中均成功跻身前20名。
除了宜华健康外,格力地产的涨跌也影响着多只基金的业绩,机构一致预测该股今年业绩增长260.03%,按该股一季度每股收益1.39元计算,目前市盈率为15.64倍,估值较低。重仓格力地产的9只基金中,诺安基金旗下的诺安新动力(现任基金经理杨琨、夏俊杰)持该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达9.49%。格力地产年内涨幅为29.05%,且6月15日以来深跌29.04%,重仓基金诺安新动力年内回报率为53.20%,处于同业中游水平。6只基金能否顺利借格力地产抬升回报率,我们将密切关注。(证券日报)
降准降息五大受益板块一览(附股)
周六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1)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降息同时并降准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但是考虑到行业属性的不同,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再考虑时间跨度的影响,即使是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房地产板块
地产:市场普遍认为双降对于地产股来说属于利好。从供给端来讲,双降之后,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费用;从需求端来讲,降息降准有利于减轻人们购买房地产的负担,从而刺激消费者买房。
券商研报称,地产股后续股价上行的驱动因素将主要来自于政策层面的边际改善(货币政策宽松和调控政策淡化),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量升价平”格局,政策收紧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出现。投资策略方面关注以下四大选股思路,1、龙头: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万科A,华侨城A;2、国企改革:格力地产、天健集团;3、转型之优质标的:中天城投、华业地产;4、京津冀概念:华夏幸福、荣盛发展、廊坊发展。
二、银行板块
对于此次政策调整会如何影响银行股的后市走势,华泰证券认为,定向降准进一步支持小微三农,并将大行、股份行等以及财务公司都纳入范围,央妈此次保守估算可以释放基础货币1200亿元以上,乘数效应下放出总资金量空间可达6000-7000亿元,“定向”力度不小,提振信心。
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此次对称降息25BP并未辅以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下,对银行盈利影响的幅度不大,多数银行已经做好应对准备,无需过虑。
银行股相对大盘仍安全边际充足(跑输30%),结合未来行业国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综合金控平台等众多看点,值得布局。继续推荐宁波、北京和交行、兴业、光大、华夏等标的。
三、非银金融板块
华泰证券认为,非银板块作为降息降准的主要受益者,将迎来反弹。对于券商来说,降息降准双政策出击,超预期,继续释放流动性,市场担忧政策转向利空落空,市场预期回归。降息利于激活交易量和降低券商融资成本,利好经纪两融业务。券商处于向上发展周期中,性价比好。1)质优:资本市场是改革的核心地带,券商股属于蓝筹+成长;2)价低:按15年业绩测算,大券商PE 15倍。行业利好政策持续:IPO注册制、T+0、个股期权、资产证券化、资本账户开放、国企改革等,继续看好1)业绩顺畅:新大招、国信、东方;2)国企改革预期:光大,兴业。
对于保险股来说,降息降准利于提振市场士气,降息将扩大保险产品与理财产品的竞争力,保险投资受益,继续享受戴维斯双击。2015年个税递延、健康险税收优惠、投资渠道放开等利好将陆续出台。保险处于安全性高,弹性好周期,作为10倍杠杆的保险股,当前新业务价值倍数约15倍,估值将迎来修复阶段,继续推荐新华、平安,人寿、太保。
四、有色金属
有机构分析表示,降息有助于提升有色金属行业与公司的业绩及业绩前景。降息减轻有色金属行业债务与财务压力。有色金属行业是重资产行业的代表之一,资产负债率较高,降息将减少行业和公司的资金成本和利息支出,直接影响公司和行业的利润水平。此外,降息将提振有色需求及前景。降息将有效地刺激投资,提升房地产等市场需求,稳定、提振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从而提升对有色金属行业的需求。
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属,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一个是实体经济的需求端,另一个则是对于流动性的预期。对于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属而言,存在波段脉冲机会。在PPI快速下滑阶段,有色金属很难趋势性走强,但降准预期的出现会使有色板块,尤其是背靠新兴产业的稀有金属的脉冲性机会增加,有色板块的波段投机频率会有所增加。
有色金属概念股:铜陵有色、中国铝业、江西铜业、中金岭南、锌业股份。
五、农业板块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于加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为发展三农输送更多血液,为农村基建、农业企业融资、社会资本介入等提供更多支持。
根据齐鲁证券早前发布的研报分析认为,发展三农俨然已成国家战略,政策加码还在持续。从今年的1号文件开始,目前已经有包括种粮直补、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农产品目标价格、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等在内的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50项政策正在施行。习近平主席主持政治局会议更是强调我国已经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等都成为农业的重要政策目标。
预计商务部即将出台的互联网++流通政策重点将集中在一是对农村传统流通网络进行信息化改造;二是发展农产品电商;三是提高农资电商水平,支持农资、农机生产和流通企业发展电商;四是为农民提供更丰富的综合服务,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叠加金融和生活服务功能。预期这一政策将进一步为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注入互联网+变革的力量,降低流通成本、精准对接产销,促进农业流通方式的创新发展。
另外,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央行年内一再降息,宏观经济托底回暖将有助于提升需求,农业股将继续受益于消费复苏。对整个农业板块而言,降息叠加对涉农金融机构的额外降准,利好目前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融资需求,国家提升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意图显露无疑。
参与信息化战略的商业模式逐步分化和加速落地。大种植板块的芭田股份涉足无人机继续深入智慧农业、史丹利服务平台超预期、金正大信息化打造、新都化工农资电商、诺普信农资生态圈建设;养殖板块的大北农智慧大北农生态圈构建、新希望对畜禽链商业模式的互联重构等等,参与互联网转型的农业股对开始迈开各自的探索之路,争相引领变革的步伐。
事实上,农业对于互联网的“主动亲近”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商业逻辑,而互联网巨头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也纷纷涉足农业,更是基于自上而下的行业判断。农业互联网与信息化实则目前市场极具爆发潜力的投资线索。
行业景气提升的内在驱动力是互联网变革的又一强心剂。以畜禽养殖为例,中期畜禽养殖行业景气向上毋庸置疑,我们继续强调4月份以来的畜禽链反转逻辑,供给受限、景气复苏将超预期,未来是两年的上涨征程;此外,复合肥、农药正在从过去两年产能过剩、过度竞争中逐步走向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度提升,行业结构与竞争格局逐步优化。转型的战略、落地和后续实施将有赖于资金、渠道和人力资本等综合实力,稳定的市场与向上的盈利展望,毋庸置疑是企业变革的稳固后盾和持续的强心剂。
当下,继续重申支撑农业股三大逻辑顺畅(行业景气回升、互联网转型和国企改革),具体来说,建议以智慧农业为主线;以畜禽养殖链反转、国企改革主题、部分绩优和触网农业股股估值提升为辅线。
特别重点推荐农业信息化第二波机会,深度覆盖的公司中,继续看好大北农、新希望、芭田股份、金正大、史丹利和新都化工,公司信息化战略和农资行业整合战略清晰,后续项目逐步落地,估值上升仍存在较大空间,建议现价买入。
而对于国企改革仍然判断是2015年又一战略投资方向,集中梳理了下农业股中的国企改革标的,主要集中在农垦、供销社和中粮等大型农业集团。其中核心推荐农垦改制股北大荒、亚盛、海橡和国企改革中牧股份和农发种业;重点关注供销社标的敦煌种业、辉隆股份,中粮等农业集团股中粮屯河、中粮生化等。
央行“双降”稳定市场信心 下半年将转慢牛
上周五股市大跌后,周六央行宣布降准降息。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这是一个重大政策利好,体现了政府对于股市的积极态度,有人士认为可积极做多。
稳定市场信心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直言,央行降息降准对股市是重大政策利好,体现了政府对于股市的积极态度。近期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沪指两周暴跌一千点,降息降准可能会使本周股市触底反弹,可以积极做多。
国泰基金表示,当前时点央行祭出降准和降息大招,有利于在情绪面上稳定市场信心,缓解市场对于政策宽松转向的担忧,“市场急跌局面已然过去,接下来市场有望逐渐回归理性,三季度震荡走强。”
上投摩根表示,降准和降息政策的出台在当前的经济和流动性环境下都是必需的。目前经济尚未企稳,在财政政策发力尚有限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仍不可或缺。同时,A股市场上周出现放量下跌,“双降”政策出台将利好股市。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股票市场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融资渠道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经济结构转型,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期待“一行三会”等政府监管部门后续的其他市场及经济政策出台。
融通基金表示,降息降准同时推出,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对于大跌之后市场忐忑的情绪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同时对于下跌中出现的多杀多、融资盘杠杆强平的负面循环也起到了一定缓解作用,至少止盈盘将暂时稳定一下,不会出现超预期大风险。大成基金也认为,央行需要释放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来稳定市场情绪。
不过,景顺长城研究副总监、景顺长城支柱产业基金经理贾殿村表示,虽然央行出台了降息降准的政策,对A股市场的情绪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并不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未来市场将进入震荡调整期。从目前政策面来看,如果本周市场跌幅还比较大,不排除相关部门会出台组合拳措施稳定市场情绪。
下半年市场波动加大
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认为,短期震荡不改长期牛市趋势,不过,下半年市场震荡会偏大。
平安大华投研团队表示,这种大级别的调整是由特定市场环境决定的。在国外,融资融券品种增加后,市场的波动幅度也会相应增大,而A股市场本轮行情上涨还有场外配资等因素。虽然短期经历了较大幅度的震荡调整,但市场方向的根基,即政策面、经济面等依然支持市场继续上行,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市场可能会再创新高。
“从上一轮牛市来看,中级调整的幅度通常在10%至20%,极端情况可能达到30%。但目前来看出现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本轮调整可能已经接近底部。本轮牛市是资产再配置的资金牛,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改革牛,目前来看这两大动力并未消失,所以,仍看好未来的牛市。下半年市场可能会从上半年的‘疯牛’转为‘慢牛’,如果能够转换成功,则行情的发展将更加健康。”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郭敏表示。
而对于下半年投资机会,融通基金策略分析师何龙认为,下半年国企改革是首选主题,国有经济依然是主导国民经济的核心。经济转型依然有待于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激励机制的理顺、资产证券化率的提升以及股权结构的优化。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牛鼻子,资产公允定价是股权激励和混合所有制的前提。另外,“互联网+”中的能源互联网和车联网依然是看好的方向,超跌的互联网金融依然是利率市场化大潮下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贾殿村表示,投资要符合“产业转移、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政策导向”四个方面,看好三个方向,一是高端装备制造,包括自动化、机器人、电子元器件、信息设备等;二是医疗服务;三是移动互联网。
“市场风格可能会转向蓝筹股,蓝筹股表现可能会更好,建议关注券商、汽车、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医药等板块,这些板块有一定的业绩支撑,反弹起来会领涨市场。”杨德龙说。
央行“双降”用心良苦 后续政策还有什么可期待
央行又给惊喜了。6月27日,央行宣布6月28日起对达到标准的金融机构实行定向降准,并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两项重磅政策同时释放实属罕见。至此,2014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消息一出,市场人士兴奋不已。多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双降”有助于稳定预期,呵护经济和金融市场。
“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过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亦对记者表示:“此次降准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继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巩固前期稳增长措施的效果,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央行此次定向降准针对三类金融机构:其一,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二,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三,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显示,根据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时公布的数据,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还涉及国有行、股份制和外资行,但这些银行“三农”和小微贷款达标情况不明确,简单假设上述银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据此估计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3100亿~3550亿元。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670亿元。按照上述假设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3800亿~4200亿元。
中金报告认为,由于6月份到期的670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中,央行只对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展期了MLF,而大型国有银行可能没有展期,因此到期的MLF可能抽走了超过5000亿的资金。而这次定向降准正好弥补了这部分到期的MLF。因此从总量上来看,资金面会维持前期的较为充裕状况。而且由于降准所释放的资金更为分散,没有MLF那么集中在大型国有银行,因此更有利于资金面的流动性增加。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6月26日,MLF到期1300亿元,同日央行续作了1300亿元,并有所加量。此次MLF期限6个月,较此前3个月期间延长一倍;中标利率为3.35%,较一季度下调了0.15个百分点。
“根据我们测算,去年三季度MLF新增5000亿元,去年四季度新增3750亿元,今年一季度新增3700亿元,今年4月新增650亿元,如果按3个月推算,6月到期是3700亿元。”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向分析称,“MLF期限太短,无法对接稳增长和债务置换的要求。但是3个月的MLF到期后,换成无穷期限的降准就不同了。”
但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并不以为然。他向本报表示:“‘双降’针对的是长期流动性,MLF主要还是针对短期。”
交行分析师鄂永健也对本报称,弥补MLF缺口并不是主要原因,目前市场总体流动性不缺,但有结构性问题,所以加强定向调控,选择定向降准。
陆磊在解读政策调整目标时表示,2015年5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因素,仍然有必要实施利率下调。此外,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针对短期经济波动实施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2015年5月,广义货币增长10.8%,贷款增长14%,接近或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期成果是显着的,但仍然需要货币政策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调整作进一步努力。至于此次政策调整并未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考虑是6月末预计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货币市场利率达到历史低位。因此,更多地通过下调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是政策调整的重要出发点。
马骏则表示,最近,通胀率仍然低位运行,尤其是4、5月份的P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实际利率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前期的几次降息降准,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名义融资成本,但是为了维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条件,有必要继续降低名义利率。另外,在现阶段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仍在较大程度上以央行宣布的基准贷款利率为定价基础,因此降低基准利率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息降准符合市场预期,尽管5月经济数据有所回暖,但实体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以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之所以选择这个时点,主要目的是稳定金融市场。
据记者统计,四次降息后,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0基点(BP),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40BP.
平安证券银行分析师黄耀锋表示,由于受大行分红、国企缴税、新股发行影响,市场短端利率在近期所有回升,定向降准有利于缓解短期资金面的紧张,维持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并引导资金更有效地向“三农”、小微领域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的同时并没有打开存款利率上限。对此,刘东亮称,这说明央行有意压低存款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有市场人士认为,此次降息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下降到4.85%的历史最低水平,未来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很小。
鄂永健称:“下半年经济会略好于上半年。短期内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很小。降准则主要看资本流动情况,仍有可能小幅降准。未来PSL、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工具会更加频繁地被使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虽有空间,但空间有限。目前,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短期内不排除央行通过正回购对冲流动性。
温彬称,从中长期看,外汇占款是否延续最近两个月的增长态势还有不确定性,如果美联储在今年第四季度如期加息,会引起资本项目外流,导致外汇占款减少,为再次降准提供空间。法定贷款利率已是历史低位,存款利率是历史次低位,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大。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尽快建立起银行大额存单(CD)以及贷款基础利率(LPR)与Shibor利率的联动机制。
马骏对表示,我们之前的定量分析表明,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在政策出台6~9个月之后有望达到峰值,因此去年年底以来政府所采取的各项稳增长措施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体现积极的作用。另外,各项结构调整和支持创业、创新的举措也有望逐步提升经济的增长潜力。(第一财经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十堰秦楚网 十堰资讯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资讯媒体 » 央行降息降准超预期 五大板块受益